拢木煦

渡河而死。

【原创】稻菽浪千重


       “我有两个梦,一个是禾下乘凉梦,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。”



       ——



       漫空无云,日光正盛。

       田里的水稻抽条儿了,长得竟有高粱一般高大,扫帚那样长的麦穗沉沉垂下脑袋,在几许轻风中微微摇晃。

       再有风过,在稻田翻起万重浪,金灿灿一片。细细密密的沙沙声,稻子们窃窃低语。

       他与助理席地坐与一株水稻下,长势正好的麦穗为他们遮住炽烈日光。他抬手轻轻拉过身侧麦穗,抚摸着上面大小如花生一般的颗粒,眯着眼睛笑了。



       日光照进室内,明灿灿一片正晃眼。袁隆平睁开眼——原来是梦一场。

       老人精神抖擞,在学生与助理陪同下赶往试验田。熟练地挽起裤腿与衣袖,下到田间,查看着稻子长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袁老,今年的水稻长势很好呢!”一旁的学生望着试验田里抽条儿的稻子,年轻的脸上颇带几分兴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很好——但是还不够,还不够。”老人抚过一株稻穗,看偶然来的风在田间翻起一片苍郁稻浪,先是笑了,而后又轻轻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您觉得,怎样才算好呢?”年轻学生的面上浮现出几分疑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有那么一天。”老人放下抚着麦穗的手,回头笑望年轻后生,“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,穗子像扫帚那么长,颗粒如花生那么大……就很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年轻学生望向笑眯眯的老人,目光中带着崇敬与信赖。或许这番话由别人口中说出,他不信,可这是袁老。之前有多少世人看来难以实现的愿望,专家眼中无法攻克的难题,不都由他实现了么?

        “孩子,你记着,书本和电脑都很重要,但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!”老人那双常年在田间与水稻打交道的手在年轻人肩上拍了拍,意味深长地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而后,他回过身去,看苍茫稻田在风中泛起漂亮稻浪,吸一口空气里弥漫的稻田特有气息,眯上眼笑了。 

       他仿佛看见了多年后,如高粱一般的水稻生长,扫帚那样长的麦穗上结着花生大小的颗粒。

       那一天会来的。



       他身上有着令人敬佩的数多荣誉,属于他的头衔是一时间难以念完的长长一串。他拯救了多少贫困地区吃不上饭的人,他为这世间做了多少多少贡献!

       这样一位老人,在科研之余里却始终当自己是普通人——是自由散漫的普通人。田地里长势喜人的稻子就是他最珍视的勋章。

       他在闲暇之余迈着并不方便的步子,走进一处处商店,超市,走进各种有卖米的地方,想看看如今的米价如何。

       往往他是笑着走出商店的,身后或许有众人目送,也或许没有,他倒不太在意是否被人围观,他更在意如今吃不上饭的人还多否?米价合理了否?

       老人的担忧,与他少年时的经历大有关系——年少时不太平,他与兄弟姊妹随着父母辗转于多个城市,见过遍地荒夷,见过太多人活生生饿死在乱世中。于是大学时期他毅然决然选读了农业,期望这惨状不要再一次发生,期望能为这国家与人民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他始终很清晰地知道,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,也能拉胯一个国家。

       现如今,他有底气,也有信心,在接受采访时以很自豪的语气对国人保证。   

       再有人问,您不担心再出现之前饥荒的情况吗?

       老人话语振地有声,目光坚定自信:“那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,不会出现‘粮荒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他身为科学家的责任,对国家与国人乃至世界的抱负,皆藏在几十年田间辛劳中,随着汗水一起落进土地,土地又长出沉沉稻穗来。

       他的辛勤与期盼,他的抱负与责任,终于在这广袤土地中,开出稻花来。



       这样一位老人,带着他对后生的殷切希望,对科研的敬业态度,一点一点走进众人视线,让更多人了解到他。

       大家发现他不但科研上颇有成就,生活中还是个风趣可爱的老人家。

       他称呼自己为资深帅哥,在被记者问觉得自己长得帅不帅时,孩子般顽皮地答了句:“我啊?Handsome!”

       他在央视采访中听见主持人说自己“83岁高龄”时,笑着回了句“83岁青春”。

       他在被问及“还吃火锅吗?”的时候,略带遗憾地说:“火锅现在吃不了。爱吃麻婆豆腐,鱼香肉丝,水煮肉片……”接着顿了顿,似乎被自己勾起了馋虫,笑着摆摆手,“哎呀你不要讲了,讲了口水都流出来了!”

       他还养了一只英短,在访谈中几度出镜,被问及这只猫名字时,他笑得像个孩子。伸手顺顺英短身上的毛,又像是在抚摸稻田里的稻子那样温柔:“它呀,它叫花花。”

       他喜欢吃米粉和油炸食品,喜欢吃猕猴桃,也爱吃糖。

       他在观光车上夸湖里的小鸭子好漂亮,学着它们嘎嘎嘎嘎,把自己逗笑。

       他给自己的评语,爱好自由,特长散漫。

       他也擅长游泳,有时拉一拉提琴。

       他在聊到他最钟爱的科研事业时,眼里始终有光。



       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,一位有着杰出贡献却淡泊名利的科学家,一位热爱生活且风趣幽默的普通人。

       他是所有人眼里的神。

       我们都认为神应当永远闪耀,永远在他的领域里闪闪发光,永远在他热爱的人间生活下去,永远陪伴着他热爱的人与事,也让爱着他的人一直伴着他。

       以至于,星光陨落得太突然,所有人猝不及防。



       老人刚进医院时,甚至如往常一般温和风趣,和病床边的护士有说有笑。

       他说自己一把年纪啦,不中用啦,别为了他不吃饭呀,饭一定不能不吃。

       ——他在田间辛劳几十栽,在这一块的科研领域里几进几出,最大的愿景不就是所有人都能吃上饭么?

       后来,病痛折磨于他。他在偶然清醒间,却只关心了两件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试验田的稻子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是不是快不行啦?大家辛苦了……不用太费力气!”

       ——垂危时刻,他最担心的还是他的水稻,以及关心着他的人们。

       房间里房间外泣不成声,他依旧努力微笑着,安抚着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就这么熬过了中饭的点。

       再后来,他在满室压抑哭声里,眷恋地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,缓缓合上眼睛。

 


       所有人都不会忘记。

       他曾目光坚定地说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毕生追求,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最大的愿望,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有两个梦,一个是禾下乘凉梦,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。”

       他说过的话,在世的人替他记着。

       他期望的盛世景愿,就由后生们一同替他实现!   

  

  

       迷迷糊糊间,他见着了等着他的人。一位下颚点痣,磨灭不去的时代领袖风范;一位温文尔雅,周身气质温和从容,坚毅不凡。

       他们微微笑着,向他伸出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袁同志,现在我们国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呀?”

       他放下心来,也微微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报告主席,总理。来的时候,我看见他们都吃饱饭啦!”



       他好像一辈子都在地里,而现在他终于要回到他所热爱的土地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莫不是那边缺了粮食,便叫人来迎走了我们的稻神爷?



       日光明媚,有风过,一望无边的稻田翠浪翻涌,吟起沙沙的挽歌。

       这稻子如他所愿,长势喜人。




        —END—

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文章参考资料源于采访实录,部分内容参考源自空间,微博。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昨天在真实消息刚发布的几分钟就看见了,之前因为有一家无良官媒先报道之后又澄清,闹得七上八下的,这次就抱着不相信的态度,默默祈祷不是真的。

       可偏偏这次就是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真的难受。

       如果看到这里,请放下手机三十秒,跟着我默念一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千古,国士无双。”

       致敬,缅怀,铭记。


评论(8)

热度(209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